日昭和10年-台南明治橋

日昭和10年-台南明治橋

休假卻逢兩日的雨天,實在...不得不抱怨一下Orz
不過也藉此機會整理了一下手邊資料,花了兩天的時間著手開始建制在腦袋轉很久的模型,也就是底下這台南明治橋...

日昭和10年-台南明治橋
台南明治橋建於日昭和10年(1935年),橋寬(路寬)12米左右、長約8.6米,位於舊明治町橫跨德慶溪;戰後因溪流加蓋道路拓寬,明治橋也成了路障,就此消失在台南的地景。當時的成功路一帶稱為明治町,從下圖可得知當時的德慶溪(藍色)大致分隔明治町二丁目與三丁目,而橫跨德慶溪銜接兩岸的橋正是明治橋(黃圈處)。

此圖出自於日大正9年(1920年)臺南商店案內一書

說到臺南明治橋不能不另外提一下孕育臺南文化的重要溪流-德慶溪,德慶溪發源位置大約在台南一中和成大一帶,日本時代日人實施市區改正(都市計畫)整建河道,將今民族路以東的河道截彎取直,大抵確定日後河道的走向。德慶溪沿民族路西流後右轉中成街,穿越成功路後再左轉向西最後注入臺江,戰後因「衛生」問題與道路拓寬,今日已經全面加蓋變成道路,昔日人們賴以為生的溪流成了街里鄉民口中的臭水溝...。

 

昔日明治橋的位置(中成路與成功路的交叉路口)

雖然明治橋設計圖上有標明詳細的建材、石材和數量,但並未記載堆砌方式和石材種類,因此外觀材質貼圖便由個人依照過去經驗和主觀喜好臆測。
和今日隨處可見的「樂高積木」橋梁比起來,當時日人蓋的橋樑可說兼具實用與美觀,就目前手邊的資料看起來,日人建橋偏愛使用石材,即便是單純的水泥,也喜歡做些雕花洗石子甚至是仿石塊的工法,可惜今日多已拆毀,也因此模型的外觀是使用石塊堆砌的圖樣,實際上為何,有待哪天老照片出土來佐證了XD。

出自於臺灣總督府資料的明治橋設計圖

 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