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35 日常有感 淡水重建街彩繪

淡水重建街彩繪

大概是從台中彩虹村開始的吧?
全國各地就開始大量出現所謂的「彩繪巷」、「彩繪村」,美其名是為了吸引觀光,卻不知道這些彩繪才是臺灣珍貴人文風景的殺手…ToT

撇開有沒有授權的問題不說,彩繪本身並沒有錯,問題是出在地方特色和整體性…

臺灣長期忽略歷史記憶,造就這些彩繪大多沒有地方特色,就連陪襯加分的功能也很少,如前些日子因為版權問題鬧上新聞版面的航海王彩繪,那到底和臺灣有啥關係?(畫在成大校園內我還比較能接受 Orz )這些沒有靈魂的彩繪,幾年過去後,還會留下什麼呢?

另一個問題就跟滿街的中(華民)國美學招牌一樣,缺乏整體規劃,充滿視覺暴力,拿淡水最近的福佑宮重建街彩繪為例,乍看題材好像和淡水相符,但用色卻和地方景緻格格不入,為了吸睛,大量使用高彩度的鮮豔色,和四周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形成強烈的對比,不僅突兀,整體也給人十分骯髒的視覺感受,弄巧成拙反而毀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累積下來的古樸感,最可怕的是,政府還持續把這東西當做是救觀光的萬靈丹,最近快速無性增殖的OO教堂也是一例。

一幅彩繪或教堂也許需要幾十萬幾百萬,但時間累積下的文化和歷史感是再多錢也換不到的,那才是你獨特的價值,別人搶不走的觀光資源…台灣風景真的是塊璞玉,只要好好整頓,是不輸國外的,卻本末倒置弄一些奇怪、沒有溫度的景點,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走出這種充滿銅臭的速食觀光呢?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