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逵,本名楊貴,1906年10月18日出生於新化,台灣第一個進軍日本中央文壇的作家,除了文學上的造詣外,他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以擅長的文筆向日本政府爭取農民權益、追求社會進步,卻也因此多次被捕入獄。
從小立志用文學改造社會的楊逵,卻意外等到殖民政府的敗走…1945年二戰結束,日本戰敗,國民政府接管台灣,他如同其他台灣人民一樣,滿心期待「祖國」的歸來,但很快地就發現,這個「祖國夢」終究只是幻想,行政長官公署根本是殖民政府的另一個翻版,施政殘酷,貪官汙吏、軍警橫暴更是前所未見,一連串的暴政,早就讓台灣人民心生不滿,終於在1947年2月27日因一起查緝私菸事件,讓積怨以久的民怨全面爆發,為二二八事件,夢醒的楊逵也不顧後果,以尖銳文筆控訴政府:
“這次的起義並非突發的暴動,而是近來的公憤的表現。這多麼不幸,同時多麼光榮。不幸者是以血洗血,光榮者是以肅清弊政。”
“我們真是忍了無不可忍,想了再想,便知道為保持我國的寶庫,除愛國的直接行動之外絕無辦法了。”
三月初,國民政府增援大軍來臺,一登島便對「暴民」展開無差別的鎮壓與屠殺,楊逵與其妻葉陶也逃亡多日後雙雙被捕,遭判死刑;很幸運的,在槍決前一天,因「非軍人由司法審判」命令而撿回一命。二二八事件後,社會壟罩在恐怖統治中,他仍不畏強權,溫言發表《和平宣言》,希望政府還政於民、保障言論自由、釋放政治犯、打造公平經濟等,在今天看起來十分基本的人權訴求,卻依舊觸怒當局,遭軍法審判判處12年徒刑,直到1961年出獄,他曾自嘲:被日本人關了10幾次,刑期不到一年;坐「祖國」一次牢,一關10幾年…
楊逵是少數中少數「躲過」二二八災難的社會菁英,還有更多的是知名與不知名的先賢前輩,因此失去寶貴性命,70年過去,依舊還等不到公平與正義為他們平反…
延伸閱讀:
二二七慘案真因─台灣省民之哀訴─ (楊逵著)
更多楊逵的生平故事,可以參閱楊翠老師所寫的
《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》
=> 新化人必讀哦~
傳送門:
紀念楊逵與葉陶的新化隱藏版名產:葉陶貴